學黨史 迎百年 | 長征精神與遵義會議
時間:2021-05-08 15:03:55 來源:星星閱讀網(wǎng) 本文已影響 人
歷史不可復(fù)制,歷史精神則在懷念中復(fù)活。云還在舞,風還在唱,勝利的歡呼,已被歷史雕成壯美的風光。下面星星閱讀網(wǎng)小編為您推薦學黨史 迎百年 | 長征精神與遵義會議。
1、征途伊始——堅定信念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第一方面軍連同后方機關(guān)人員8.6萬余人踏上征途。
紅軍長征翻越了20多座高山,其中數(shù)座位于世界屋脊且終年積雪;渡過了30多條河流,包括世界上最險峻湍急的峽谷大江;也走過了世界海拔最高的濕地。更重要的是,紅軍很多時候處在數(shù)倍于己的敵軍圍追堵截之中,平均每三天就要發(fā)生一次激烈的戰(zhàn)斗。然而,再困難、再艱苦、再危險,也沒有動搖他們對理想信念的執(zhí)著追求。
長征途中,誕生了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獨腿將軍”,他驍勇善戰(zhàn),屢建奇功,毛澤東曾親自為他頒發(fā)紅星獎?wù)?。他就是以殘缺之軀走完長征路的鐘赤兵。
在奪取婁山關(guān)的戰(zhàn)斗中,紅三軍團第十二團政委鐘赤兵的右小腿被子彈擊穿,血流如注,但他仍堅持指揮,直至昏迷。不久,鐘赤兵被送到野戰(zhàn)醫(yī)院,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醫(yī)生用一把老百姓砍柴用的刀和一條斷成半截的木匠鋸,為鐘赤兵做了3次截肢手術(shù),他的整條右腿被從股骨根部截去。此時,部隊又將踏上征程。鐘赤兵對前來看望他的毛澤東、周恩來和彭德懷說:“就是爬,我也要跟上部隊。無論如何,我不離開紅軍。”就這樣,鐘赤兵拖著一條腿隨中央直屬部隊行軍。平常的路,戰(zhàn)友們用擔架抬著他走;遇到懸崖峭壁,擔架抬不過去,他就自己拄著雙拐前進,實在難以拄拐杖通過,他就靠爬。傷口稍有好轉(zhuǎn),他就讓戰(zhàn)友把他綁在馬背上行軍。就這樣,鐘赤兵憑著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克服了常人難以忍受的艱難困苦,終于到達了陜北。
2、遵義會議——光明象征
貴州省遵義會議會址旁,是一座灰白相間、中西合璧的磚木結(jié)構(gòu)二層小樓,東側(cè)有一棵高10余米的大槐樹。幾乎在所有有關(guān)會址的圖片、鏡頭中都可以看到它們相依相伴的身影。
一座樓,一棵樹,風雨同舟80多載,見證了無數(shù)重大歷史時刻,它們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講不完。1935年初強渡烏江后,攻克黔北重鎮(zhèn)遵義,1月15日至17日,紅軍在黔軍軍閥柏輝章的公館里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全力解決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即后來聞名中外的遵義會議。這棵槐樹靜靜佇立著,就像是有生命的文物。當人們看到這棵樹,就會想起那份記憶,深受感動。歲月如梭,80余載時光,無論經(jīng)歷多少風風雨雨,這棵槐樹巋然不動,正如共產(chǎn)黨人的信仰,堅如磐石。
如今,游客來到會址參觀會發(fā)現(xiàn),小樓旁的槐樹不止一棵,而是兩棵了。20世紀80年代,大槐樹的一顆種子落到樹下泥土中,慢慢生根發(fā)芽,如今也有10米高了。兩棵槐樹生長方向正好相反,慢慢地,竟然形成一個“V”字形。
“‘V’字象征著中國革命必勝,中國新的百年必勝。”古樹愛好者張本光說。
兩棵槐樹在訴說。訴說著那遵義會議后的光明的革命前程,也在訴說著百年后的美好未來。
3、漫漫征途——悲壯詩篇
為工農(nóng)大眾而戰(zhàn),為中華民族而戰(zhàn),為共產(chǎn)主義而戰(zhàn),是廣大紅軍將士的共同信念和自覺行動。為此,他們可以無私地奉獻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1935年5月,中央紅軍渡過大渡河后,在通過敵人封鎖的林華坪時,遭到國民黨軍的飛機轟炸,警衛(wèi)員胡昌保飛身保護毛澤東時腹部中彈。毛澤東和醫(yī)生一起為他包扎,但胡昌保已經(jīng)氣息微弱。毛澤東抱著這個不滿18歲的小紅軍說:“會好起來的,我們抬著你走。”胡昌保說:“主席,我覺得血都流進肚子里了。我沒什么牽掛,主席多保重。”小紅軍胡昌保死在了毛澤東的懷里。毛澤東的機要秘書黃有鳳說,這是他第一次看見毛澤東流淚。
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羅青長在回憶文章中寫道:和我同班的小伙伴“叉口”,在過草地時,由于饑寒交迫,他倒下了。犧牲前,他拉著我的手說:“羅青長同志,我不行了,你們?nèi)グ鸭t旗插遍全中國吧!”
中央紅軍攻占臘子口后,在甘南,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受命擔任中國工農(nóng)紅軍陜甘支隊司令員。這位紅軍將領(lǐng)潸然淚下,說:“紅三軍團從第一次反‘圍剿’時的幾萬人,至今天長征到甘南,現(xiàn)在只剩下2000人了……剩下的全是中國革命的希望。”
為了實現(xiàn)理想和信念而不畏巨大的犧牲,長征就是歷史上這樣一項罕見的軍事行動。
4、長征精神的內(nèi)涵
什么是長征精神?
長征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典范。每一個戰(zhàn)略方向的改變,每一項戰(zhàn)略任務(wù)的確定,每一次戰(zhàn)斗勝利的取得,都無不體現(xiàn)出中國紅軍將士"大無畏",不怕艱難困苦,永久堅持的精神。紅軍的大無畏不怕犧牲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前進.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艱苦奮斗精神的楷模。長征途中,前有敵軍,后有追兵,可就是在這"敵軍圍困萬千重"的逆境中,紅軍轉(zhuǎn)戰(zhàn)兩萬五千里,終于從100萬的敵人中殺出了一條生路。譜寫出一曲曲動人的"永久奮斗"的革命樂章。
長征是充滿著無私奉獻精神的史詩。無論是難以自拔的沼澤,還是茫茫無際的草地;無論是皚皚白雪,還是飛機大炮;無論是酷暑嚴寒,還是饑餓干渴……紅軍將士都抱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的宗旨,以堅忍不拔的毅力,與窮兇極惡的敵人展開殊死搏斗,將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死的威脅留給自己。
舉世聞名的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無與倫比的奇跡、世界軍事史上的壯舉,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篇章。
偉大長征精神,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jīng)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滋養(yǎng),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