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禁忌美國禁忌3愈演愈烈【如何看待與應對愈演愈烈的美國對華貿易摩擦】
時間:2019-02-20 06:43:33 來源:星星閱讀網 本文已影響 人
中國崛起遭遇新貿易保護主義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對外貿易規(guī)模急劇擴張,進入新世紀以來,對外貿易額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長,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國,年出口量占全球出口量的比重超過8%。隨之而來,面對的貿易摩擦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泛,遭遇的貿易保護必然與其出口規(guī)模成正比。世貿組織的數(shù)據顯示,中國已連續(xù)15年成為遭受反補貼調查最多的成員,2009年全球35%的反傾銷、71%的反補貼案涉及中國。中國商務部的數(shù)據顯示,2009年共有19個國家或地區(qū)對中國產品發(fā)起了101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總額超過116億美元。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之后,新貿易保護主義出現(xiàn)抬頭趨勢,中國成為貿易保護所針對的主要對象。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一狀況,一方面由于經濟危機之后,全球各國需求降低,導致失業(yè)率上升,各國為應對失業(yè)等國內經濟問題往往采取訴諸貿易保護的措施,“中國制造”必然成為貿易保護措施的首要針對目標。另一方面,中國長期以來推行出口導向型發(fā)展策略、低成本和低價格競爭,使得中國產業(yè)很容易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靶子”。
而在面對全球貿易保護的局勢中,中美貿易摩擦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提高,中美貿易不斷擴大,互為最重要的貿易對象國,兩國間的貿易矛盾也隨之而來。特別是金融危機之后,美方持續(xù)不斷地挑起對中國的貿易摩擦,對進口中國的輪胎、油井管等多宗商品進行所謂的反傾銷調查和征收高額關稅。最典型的兩個案例:一是2009年9月11日,美國宣布將對中國輪胎進口進行為期三年的限制措施,在原有4%的關稅基礎上,在第一年中將對中國制造的乘用車輪胎和輕型卡車輪胎加征35%的進口關稅,并在其后兩年中分別降至30%和25%。二是2009年12月30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最終批準對從中國進口的油井管征收10.36%至15.78%的反補貼稅,這是迄今為止美國針對中國的最大貿易制裁案。中美貿易摩擦有愈演愈烈之勢。與此同時,美國的一些經濟學者,也提出用貿易保護主義的方法來解決美國就業(yè)不足的主張(如《華爾街日報》2010年1月5日發(fā)表題為《克魯格曼:和中國打一場貿易戰(zhàn)吧》的文章),對中美貿易摩擦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如何看待美國近期貿易政策
面對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強化的趨勢,應當如何來看待美國近期的貿易政策呢?筆者認為,美國貿易政策的變化,很大程度上是美國國內經濟結構中深層次矛盾的外在反映,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這些矛盾更加凸顯。他們采取貿易保護的措施,根本不是對癥下藥,對于美國經濟結構的矛盾也起不到有效的化解作用。
其一,美國對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的貿易不平衡(包括美國對中國貿易的大幅逆差),是由美元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特殊地位決定的,也是美國經濟結構在美元強勢地位下“去制造業(yè)化”所導致的。因為只有美國保持對外貿易逆差,才能滿足各國對美出口產品以換取儲備美元的需求,也只有美國在實體經濟中保持對外貿易逆差,才能使美國大幅推銷其“金融創(chuàng)新產品”的出口。所以,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對其他各國的貿易逆差,根本就不是哪個國家的“傾銷政策”、“補貼政策”形成的,而是美元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必然結果。同樣,克魯格曼等關于中美貿易逆差是由于人民幣不升值造成的看法也不成立,因為美國的貿易逆差是由于美元在全球經貿中的本位地位決定的,美元匯率的變動也無法改變這一基礎。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以反傾銷、反補貼、反匯率操控等名義來實施貿易保護,都不可能起到有效作用。
其二,美國近期提出的反傾銷調查或征收懲罰性關稅的各種商品的貿易狀況,長期以來一直如此,為什么現(xiàn)在才提出。這是因為,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各國經濟普遍不景氣,也就造成了各國對美元儲備的需求、對美元金融產品進口的需求在萎縮,因此美國經濟能夠承受或容納的貿易逆差也在減小。美國只有重拾“制造業(yè)”才能緩解其國內就業(yè)壓力,但是,美國一般制造業(yè)普遍缺乏競爭力的狀況,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改變的,也就不得不用起貿易保護的“法寶”??梢?一般產業(yè)缺乏競爭力才是問題的根本。以美國的鋼鐵產業(yè)為例,試圖通過貿易保護措施來尋求新生,但是貿易救濟措施并不能促進其鋼鐵產業(yè)的技術革新和生產效率提高,美國的鋼鐵企業(yè)在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生產效率、投資建設效率等方面,落后于主要競爭對手。貿易保護措施,只能使之更加缺乏競爭力。
其三,美國長期以來,依靠其美元的強勢地位,只需要“出口美元”就可以源源不斷地獲得大量消費品,養(yǎng)成了國民高消費的生活方式,導致美國國內勞動力都要求高收入,進而使得其勞動力成本遠遠高于發(fā)展中國家。因此,美國除了依靠技術壟斷占有優(yōu)勢的產業(yè)外(如IT技術產品、金融創(chuàng)新產品、軍事裝備產品等),多數(shù)產業(yè)商品的成本和價格必然要遠高于進口商品。進口商品的低價格,并不是別國“政府補貼”所致,而是與美國生產成本過高對比而顯現(xiàn)出來的。問題出在美國高消費導致的高工資以及美國壟斷技術商品需求的不景氣。
其四,美國長期貿易逆差形成的高消費生活與美國產業(yè)缺乏競爭力導致的就業(yè)不足問題是相互依存的,根本不存在同時解決兩方面問題的手段,而只能在兩者間進行權衡。如果全面地推行貿易保護政策,假如對影響美國居民生活的大宗消費品征收高額關稅的話,那么將導致全國消費者的福利水平大幅下降(等額的收入能夠購買的消費品大幅減少)。這一可預見的后果,是美國政府所無法承受的。
總體來看,美國不可能全面地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而只能在那些影響面相對較小的小宗進口商品方面做些表面文章。美國長期貿易逆差的結構性態(tài)勢無法改變,而就業(yè)不足的壓力也必然長期存在,因此美國在一些進口商品方面挑起貿易糾紛的做法,也必然會持續(xù)不斷地進行。只不過在全球經濟體對美國技術產品、美元金融產品需求不旺的狀況下,貿易保護的事端會更加頻繁,而在全球經濟景氣好轉,全球對美國技術產品、美元金融產品需求旺盛的狀況下,貿易保護的事端則會相對緩和。
中國的應對之策
針對美國對華貿易摩擦將持續(xù)但不可能實行全面貿易保護的政策特點,中國外貿政策部門應當采取什么樣的應對之策?筆者認為,中國外貿政策部門應強化應對貿易保護的策略。中國在應對策略上的經驗不足,在與他國的貿易爭端中較少或較溫和地使用貿易保護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放任或助長了各國挑起對華貿易摩擦。所以,中國應分析美國貿易保護的利益關系,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筆者對此提出了以下主張:
其一,要針對美國國內因貿易保護和貿易摩擦受損最大的利益群體進行宣傳。美國國內受貿易摩擦影響的群體,首先是大量消費物美價廉的中國產品的消費群體,其次是美資在華跨國企業(yè),再者是中國大量進口美國產品的產業(yè)企業(yè),所以中國應對美國貿易保護政策的“報復性措施”應針對這幾類群體,要通過措施來觸動他們的利益“痛處”,讓他們對貿易保護政策推動者形成巨大的壓力。
其二,要明確宣示挑起中美貿易摩擦的巨大風險和成本所在。貿易戰(zhàn)本身就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zhàn)爭。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下的貿易沖突,可預見到必然是一個兩敗俱傷的結果,相對來看,美國可能承受的損失更大、決策者承受的壓力更大。因此,不應采取被動的守勢,只是表明姿態(tài)式的溫和性“報復”,這樣一來,美國每次制造貿易摩擦的成本和預期損失都很小,就會引發(fā)他們不斷地制造出各種各樣的貿易摩擦,中國將不得不不勝其煩地應對。與其如此,中國還不如在適當?shù)臅r機采取強勢的應對措施,大大增加美國挑起貿易摩擦的風險和成本,那樣就會對美國不斷制造貿易摩擦的動作起到“阻嚇”作用,同時也會對其他國家起到相應的震懾作用。
其三,應明確宣示中國應對美國貿易保護的關聯(lián)性舉措。在宏觀層面,中國對美貿易的一般關稅水平、中國對美貿易規(guī)模換取美元外匯水平、中國持有美國國債規(guī)模等幾個指標之間,都是相互關聯(lián)的。中國不妨明確地宣布美國出臺對華貿易保護舉措與中國增持或減持美國國債的聯(lián)動性。貿易摩擦與宏觀經濟影響之間,孰輕孰重,讓美國貿易政策決策者預先估量。
其四,應建立起包括企業(yè)、行業(yè)組織、政府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廣泛統(tǒng)一戰(zhàn)線”,應更多鼓勵企業(yè)和行業(yè)組織參與到貿易應對策略、貿易政策的制定上來,協(xié)調一致性行動。要充分發(fā)揮行業(yè)組織在化解貿易摩擦中的作用,增強企業(yè)主動采取措施避免貿易摩擦的意識和能力,發(fā)揮企業(yè)組織應對貿易摩擦的主體作用。
客觀而言,中國外貿存在的問題,并不僅僅是他國貿易保護這一方面,更深刻的原因是自身產業(yè)的結構問題和產能過剩問題。因此,深化結構調整是未來外貿發(fā)展的重要課題。一方面,產能過剩問題,依靠增加出口來解決,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所以必須痛下決心進行結構調整。宏觀經濟部門應出臺適當?shù)囊龑哉?適應國內經濟發(fā)展水平和民眾需求水平,逐步擴大內需,從而減少對美貿易逆差,進而適當減少對美元金融資產的需求。另一方面,應適當提高勞動者工資和資源價格,以減少美國實施貿易保護的借口,同時也促使各企業(yè)在推進產業(yè)創(chuàng)新和升級、提高技術水平、提高效率水平方面上下功夫,而不是一味地以低工資、低價格出口產品。
(作者為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